第344章 临江仙

青史尽成灰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阅书小说网 www.yueshu.us,最快更新奋斗在洪武末年最新章节!

    柳淳声势浩大,离开京城。

    从他出了府门的一刹那,东宫就得到了消息,三天的时间,已经足以让朱允炆恢复几分的冷静了,就连几乎半疯的吕氏也正常了许多。

    东宫的娘俩,还是一大堆的师父们,开始分析现在的情况。

    不管怎么说,他们一致认为贬谪柳淳,是东宫的胜利。陛下还是想保护太孙的,祖孙一体,柳淳欺负太孙,那就是自取灭亡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,这帮人真是有着谜一样的自信。

    当然了,也有稍微脑筋管用一点的,比如黄子澄!

    他就觉得即便贬了柳淳,太仓的案子还在那里,王弼的灵柩还停在家中,诸位国公,各大尚书,虎视眈眈,朝野上下议论纷纷。

    柳淳被贬,不但没有平息议论,反而让很多人替主持正义的柳淳鸣不平。

    案子的指向很明白了,就是东宫。

    他们不但窃取朝廷的官粮,还为了遮掩罪行,逼死劳苦功高的定远侯王弼。

    现在又赶走了同样立下无数功劳的太子少师柳淳!

    圣旨里面说的很明白,柳淳的错是没当好老师,没教导好学生。

    换句话说,主要的罪责还在太孙身上,在东宫这边!

    这么明白的事情了,几乎铁案如山。结果却是好人遭贬,坏人逍遥……原来就酝酿的不满情绪,此刻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。

    朱允炆自从成为太孙以来,就努力效仿朱标,苦心孤诣地凹人设。吕氏敛财,有不少钱,就花在了这个上面。

    民间对朱标的评价比朱元璋还高,百姓们很容易把对太子的感情,转嫁到了太孙身上。

    他们希望太孙能奉行“仁政”,日子能过得更好,这是所有人最朴素的愿望……可经过这一次,朱允炆的形象彻底破产了。

    至少在京城是这样,老百姓每看一次王弼的戏曲,每买一本连环画,就对东宫的怨恨增加一分。

    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,短时间看不出什么来,当朱允炆的根基已经在瓦解之中,顺带着,他身边的那些文官,也被打入了小人的行列,成了被人鄙夷唾骂的对象。

    “殿下,此刻的当务之急,还是挽回人心……臣以为应该更加小心侍奉天子,即便陛下打骂惩罚,殿下都不要有半点怨言,一切听凭陛下发落。再有呢,殿下应该想办法修复跟文武的关系。柳淳走了,勋贵群龙无首,那六位国公,也未必跟柳淳都是一条心。至少魏国公徐辉祖,曹国公李景隆,都跟东宫亲厚,把他们拉过来,勋贵就瓦解了。至于柳淳呢,他已经成了驿丞,无足轻重,殿下要亲自相送,让柳淳感念殿下的恩德,至少能化干戈为玉帛。”

    黄子澄的这套鸽派言论,齐泰和练子宁等人都嗤之以鼻,可朱允炆的确是被吓坏了,他觉得颇有道理。

    正巧,黄子澄还要去翰林院,朱允炆就带着齐泰跟练子宁,离开了东宫,前往码头,去送柳淳。

    朱允炆觉得柳淳不过是个被罢了官的失败者,肯定跟瘟神似的,谁都不愿意跟他凑近。这次离京,那是不可能有人愿意送他的。

    所以说,他这也叫雪中送炭,至少能挽回几分师徒情义。

    毕竟天地君亲师,还是要挂在心上的。

    朱允炆这么想着,可突然觉得外面乱哄哄的,怎么这么多人啊?

    他撩开车帘,发现外面摩肩接踵,全都是人。

    再往空中看去……乖乖,怎么那么多热气球?

    而且每个热气球上面,还有两个大字:科学!

    这,这是怎么了?

    都去干什么?

    莫非有庙会?

    还是赶上了什么节?

    朱允炆心说怎么这么倒霉啊,出门没看黄历。

    他正在琢磨着,就听百姓之中,有人高声道:“柳大人真是好官啊!他这回走了,谁给咱们做主啊?”

    “谁说不是啊!柳大人手下的锦衣卫,个个都是好汉!原来京城那么多商铺,达官显贵开的,没有一家交税的,衙役都跑小门小户来欺负人。柳大人逼着他们,全都在银行立了折子,按规矩交税……均摊下来,小店铺反而免税了……这样的好官,不多见啊!“

    “什么不多见?是根本没有!柳大人还办学呢!我的儿子就在学堂读书!那小子现在就比我本事大!瞧着吧,再过几年,我们家就能改换门庭哩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百姓议论纷纷,全都往码头赶去,要送柳淳。

    他们的话,一句半句,传到了朱允炆的耳朵里,太孙的小脸瞬间变得煞白,嘴唇竟然都哆嗦起来!

    全都再说柳淳的好,怎么没有人知道我的难处?

    他一个师父,却对弟子赶尽杀绝,如此阴险毒辣,不留情分,怎么就是好人了?

    朱允炆越想越气,浑身竟然颤抖起来。

    齐泰见状,忙道:“殿下,臣看出来了,柳淳这个贼是真的不知死啊!他威逼陛下,被贬了官职,这小子还不罢休,竟然煽动百姓,让这么多人去送他,他这是在打陛下的嘴巴子!向陛下示之以力!身为臣子,如此大逆不道,猖狂跋扈,陛下看在眼里,会怎么想?”

    齐泰恶狠狠道:“臣看来,柳淳未必能活着到云南!在路上,就会有忠义之士,取了他的性命!”

    朱允炆竟然没有听出齐泰的意思,反而欣然道:“这么说,他必死无疑了?”

    齐泰大喜,只要太孙高兴,那就是默许了,柳淳,你等着吧!

    “殿下,柳淳作恶多端,又不知道收敛,会有什么样的结局,都是咎由自取,殿下不用替他难过!”

    如果说之前朱允炆对柳淳还有那么一点钦佩,再加上一点师生之情。到了现在,那就只剩下恨了!

    柳淳让他狼狈不堪,名声扫地,身为师父,如此作为,他这个弟子,也实在是生不出尊敬之情。

    “齐先生,你看还用去送送他吗?”

    齐泰哈哈大笑,“殿下,柳淳这么干,已经是犯了大忌,谁去送柳淳,都不会有好下场,臣敢说,日后清理柳党,这些人全都在名册上,一个也跑不了!”

    朱允炆眉头挑了挑,既然如此,那还费力气干什么……他正好不知道怎么面对柳淳呢,赶快回东宫吧!

    他们的马车转了个圈,返回了东宫。

    却没有料到,就在他们马车的后面不远处,正是朱元璋的马车!

    皇帝陛下微服而来!

    试想一下,假如君臣,师徒,祖孙,在码头碰到了一起……或许有些事情就可以谈,能谈就能消除矛盾。

    至少能让老朱觉得太孙还是知错改错,重情重义,祖孙之间,血缘亲情,毕竟胜过一切……或许朱允炆还有最后的一线生机,能够扳回大局,挽救他悲剧的命运。

    可他身边的猪队友们不答应啊!

    有这几位师父互相争斗,互相扯后腿,就算是好的建议,也根本没法落实下去,想不倒霉都不行了!

    “这就是人心所向啊!”

    朱元璋同样看着路上的人群,小商小贩,布衣百姓,年轻的学童……都是最底层的人,柳淳在这些人当中,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,让老朱很忌惮,可换句话说,也很欣慰。

    他给柳淳的变法目标是什么?

    不就是照顾这些底层百姓,抑制兼并,打击豪强,约束商贾,大兴教化……柳淳都按照他的要求在做,而且还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想。

    如此能臣,古往今来,也不多见啊!

    此子就是一柄神剑,要是为了大明江山,把他给折断了,史书上都会骂朕的!可除了朕,又有谁能驾驭这柄神剑呢?真是伤脑筋啊!

    老朱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,心里头千回百转。

    正在这时候,马车到了距离码头还有五里的地方,再也走不了了。

    整个码头都被塞满了。

    柳淳是打算坐船逆流而上,他想去长沙看看,然后通过长沙南下,前往云南永昌卫。

    这段距离不算远,坐高铁也就十个小时吧。

    可在大明朝,走得快,也要好几个月。

    好多人被发配云南,就再也回不来了。柳淳倒没有觉得他会死,毕竟头上有光环的人,无所畏惧!

    为了保持自己英明神武的形象,以便东山再起。柳淳是满脸笑容,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做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!

    “范文正公说过,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柳某本是无父无母的山野孩童。沐浴皇恩,几年之间,位列朝堂,全都是陛下恩典。仆年幼无知,行为荒唐,胆大妄为。全赖圣人包容,才能有幸前往云南。”

    “所谓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这次是柳某的修行之旅,也是柳某的深思反省之旅。科学是靠着脚走出来的,我的师门长辈,为了求取学问,奔赴极西之地,我这次走的近一点,仅仅是去云南,还差得太远了。”

    “临别之际,也没有什么可说的,一首词,聊表心意。”柳淳说完,正色咳嗽,然后朗声颂道:“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……”

    一曲苍凉的临江仙念完,所有人都傻了,最傻的就数李无瑕了……这个该死的坏蛋!他会填词啊!什么泰山一头细一头粗,根本是他敷衍自己的!